新聞中心

Share to:

新聞中心

阿里健康2019年財報:營收50.96億元,醫藥電商交易近600億

來源:醫谷

昨日晚間(5月16日),阿里健康發布2019財年業績公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止,阿里健康財年收入50.96億元(人民幣),毛利13.31億元,同比分別顯著增長108.6%和103.9%,經調整后的利潤達到了1.22億元。阿里健康方面表示,收入和毛利的強勁增長乃主要由于本年度醫藥自營業務、醫藥電商平臺業務以及消費醫療業務快速成長所致。

目前,阿里健康的主營業務包括醫藥電商平臺業務、醫藥自營業務、消費醫療業務、追溯業務及其他創新業務五大板塊。

阿里健康業務布局圖

阿里健康2019年財年各版塊貢獻收入


其中,值得注意是貢獻收入比例最多的醫藥電商平臺業務,根據業績公告,截至今年3月31日止12個月,阿里健康所運營的天貓醫藥館所產生的GMV(商品交易總額)約595億元。天貓醫藥館的年度活躍消費者已超過1.3億,即平均每10個國人中就有1位使用過天貓醫藥館的服務。

由此,有觀點認為,無論從平臺GMV,還是從用戶規模、活躍度等方面進行評估,由阿里健康運營的醫藥電商平臺業已成為國內第一大醫藥電商平臺。當然,這其中有淘寶、天貓、支付寶的流量優勢,但是也從側面體現了阿里健康電商業務在供應鏈管理、會員管理方面的強大能力。

在醫藥自營業務方面,同期,自上線至今運營不到3年的阿里健康自營大藥房年度活躍消費者也已超過2700萬。

在消費醫療方面,阿里健康致力于打造消費醫療本地化服務平臺,積極連接品牌、醫療機構和消費者,涵蓋醫美、體檢、疫苗、口腔等領域。業績公告顯示,消費醫療全年GMV同比增長超過140%。

阿里健康在該領域的布局與該領域龐大的市場規模不無關系,據預測,2018年我國包括醫美、口腔、體檢、疫苗、孕產等相關的消費醫療行業的總體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人民幣5600億元,并將在未來5年繼續保持接近20%的復合增長率。

2018年天貓雙11期間,消費醫療已成為天貓成長最快的類目之一。與此同時,阿里健康消費醫療還手握手機淘寶、口碑、釘釘、支付寶各大入口,能夠全方位覆蓋C端用戶,形成消費醫療的“超級入口”,成長潛力巨大。

對于消費醫療的未來潛力,本次業績公告也評價稱:該業務已成為本集團下一步收入和利潤增長的又一個強勁引擎,僅以該業務板塊涉及的醫美行業為例,已經釋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019全球醫美消費者趨勢報告》指出,中國女性人均醫美消費已達690美元左右,遠高于第二位的韓國,位居全球第一。

在追溯業務方面,即“碼上放心”業務,其脫胎于之前一直存在爭議的藥品電子監管碼業務,此次在公告中,阿里健康明確了要其成為“中國最大醫藥云”的目標。截至財年末,入駐“碼上放心”并續約的藥品企業占中國藥品在產企業的85%以上,其中疫苗等國家重點關注品種覆蓋率超過95%。

在其他創新業務方面,該業務是指阿里健康積極探索的互聯網醫療健康管理、智慧醫療服務等,隨著互聯網+醫療健康政策的出臺,阿里健康近年來在互聯網醫療等創新型業務方面有所提速,通過區域性合作,增強互聯網醫療資源。

2018年9月,由阿里健康和螞蟻金服共同投資的浙江扁鵲承建的浙江省居民電子健康卡平臺上線,平臺至今年4月已發放超過1600萬張電子健康卡。2019年1月,浙江扁鵲承建的浙江互聯網醫院平臺正式發布,這是全國第一個集監管能力和服務能力于一體的互聯網醫院平臺。截止2019年4月,已有超過20家包括三甲醫院的醫療機構入駐到該平臺,并已收到超過300家醫療機構的入駐申請。

在智慧醫療層面,阿里健康也在積極布局。去年9月,阿里健康與阿里云宣布共建阿里醫療大腦2.0,加強在圖像識別、生理信號識別、知識圖譜構建等能力的建設。披露信息顯示,阿里健康智慧醫療,經過一段時間摸索,開始更接“地氣”,注重有實際應用場景的醫療人工智能系統,通過設立AI中心,服務落地醫療機構。今年3月,阿里健康研發出基于深度學習模型的腦電癲癇診斷產品,可顯著提升醫生的腦電圖讀圖效率,得到了國內該領域權威專家的認可,并將在其合作的腦電中心和醫療機構投入應用。

對于未來發展,阿里健康方面表示,將積極布局線下醫藥零售市場,繼續積極探索以O2O業務為載體的醫藥新零售業務的發展路徑,做好承接處方藥外流的準備“,在盈利能力方面的持續增強,也有助于”加大在互聯網醫療和智慧醫療等創新性業務的投入和布局。

網站免責聲明:
1.湖北海鴻醫藥有限公司對本網站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認信賴任何信息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湖北海鴻醫藥有限公司,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凡本網站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站)"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站發布,可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聯系電話:027-84877900  郵件:1015566216@qq.com